焦元溥與阿芙蒂耶娃.jpg   

去年在蕭邦鋼琴大賽的得獎者聯合音樂會聽到她的壓軸蕭邦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為她的清新,創新詮釋,極具吸引力的樂音,懷念到如今.當初只是驚豔也沒有多想,有一天她會出現在我的眼前.雖然只是一場見面會,誠摯的她像大師班樣地教授,無所不談地分享她的學習歷程與思維的模式,在在開啟我們對鋼琴曲的視野.這真是一場智性的會面,而我們竟然如此輕易得到,真的要非常感恩主辦單位如此窩心的安排.

她說一場音樂會的選曲,基本上不是選自己最熟悉或最拿手的曲目,而是一套經過設計可以很有相關性與清晰的相互印證.以這樣的切入點花了半小時時間,將於11/29在台中獨奏會的曲目做過入裡的介紹,也帶領我們進入不同作曲家的音樂靈魂.以一種探索與思考的態度,進入作曲家的生命世界,領略不同旋律的繽紛色彩.

 阿芙蒂耶娃.jpg   

她說演奏家必須與樂曲相處,了解音樂在說什麼?盡可能了解作曲家在說什麼?為什麼寫?寫什麼?有時後也會遇見瓶頸,當表現與心裡的期望沒有一致時,可能是技巧的問題,或是心境的問題,但一段時間之後,問題瓶頸又都一一克服解決了.累積許多解決問題的經驗,嘗試過了又得到新的能量.

與樂曲相處雖然難,但理解過後,說服自己,並將樂曲變為自己的曲子,這是須要花一段時間了解與理解的.她說通常會透過作曲家的日記,書信或傳記,來進入作曲家的真實世界,去揣度他們的心態.也會透過網路視訊探索別人與自己的技巧與風格,而得到新的自己,吸收從不同管道的資訊得到啟發與想法.

正在彈琴的阿芙蒂娃.jpg  

她以蕭邦的晚期作品<船歌>,和李斯特的晚期作品<悲傷的貢多拉船>,做了現場彈奏與比較分析,讓這個見面會真實到達高潮.隨著蕭邦水波搖曳的樂音前進,馬上就讓大家陷入威尼斯的明媚風光,光影搖曳,敞洋在安靜的水波中..

但彈到李斯特的<悲傷的貢多拉船>立即陷入一種黑暗,一樣是水波盪漾,卻是一種不知身在何處的悲傷,合弦中搭著單音的線條,訴說著李斯特的心情,這是他人生的最後旅程,是一種預感式的告別

她說對李斯特的晚期作品是一種著迷,認為李斯特是一個全知的人,是以意念表現出未來音樂的趨勢,是一種全新的語言,創造出與當時代不一樣的風格.這樣思考深入的樂思,竟是一位年僅26歲的女鋼琴家.短短的一個多小時的見面會,觸及這麼多面相讓我們進入音樂的思維中.只會讓大家更期待她的獨奏會,會是如何的精彩.我們視目以待吧!!!

 我與生活音樂美學的大姐們.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蘇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