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路易島上眺看聖母院
1830年11月2日一個年約20歲的青年蕭邦帶著親友滿滿的祝福與自信,獨自一人離開華沙履笈維也納發展音樂事業,途經德勒斯登來到維也納世界音樂之都,自信滿滿認為在維也納定能闖出功名。然而沒多久11月29日波蘭首都華沙暴發革命並且與俄國發生武裝衝突,遭到血腥鎮壓。這樣的事件對當時還是封建制度的奧地利仍舊引發了敵意和憂慮,認為這樣的革命會撞擊歐陸既有的制序影響程度不下於法國大革命,波蘭籍的蕭邦在維也納的發展立即受到影響,當局都清楚蕭邦是支持波蘭的武裝起義,於是蕭邦在當時再也見不到<維也納的菁英>等同是被封殺。但更激起蕭邦的愛國情操,當他離祖國愈遠,他卻愈能寄情於作品中重新補捉祖國與祖國人民的特質,是為奠立愛國鋼琴詩人基礎的開始。1831年5月蕭邦終於決定離開維也納轉赴巴黎發展,然則蕭邦蒼白的青春自此都在國仇家恨之中,這也是往後的歲月中蕭邦音樂創作中最重要的靈感來源.
巴黎自1800年起奧斯曼工程大整治後不管是它的幅員廣大、建築物和紀念碑的宏偉還有公用空間的遼闊及現代化的設備,在在都說明巴黎是一個正在起飛的城市,不管是外在或內在讓巴黎在當時不只是法國的國都,也是整個文明世界的首都;亦是知識界重量級人士的匯集地。 詩人海涅說:「聚集此地的人,在愛或恨、感情與思想、知識或權力、幸福與苦難、過去或未來都有不同凡響之處。一想到這裡有多少出類拔萃或名氣響亮的人士,巴黎彷彿成了活人的萬神殿。他們在這裡創造一種新藝術、一個新宗教、一種新生活;一個新世界的創造者正在這裡欣喜耕耘。」這裡散發著放縱的氣息,誰也不會在乎別人做什麼?正是浪漫主義的濫觴。
塞納河在此岔分
遼闊優美的塞納河與聖母院
秋意在聖聖 路易島上
蕭 邦來到巴黎除了覺得心曠神怡外,他發現巴黎也是歐洲異議份子的重鎮,很快地與波蘭 流亡份子搭上線一起參加聚會或幫忙募款演出,支助波蘭流亡的同胞,為了彌補不能加入波蘭起義運動的遺憾。蕭邦在這樣自由的思潮中憑藉著作曲能力與優秀的鋼琴才能與教學技巧很快在巴黎社交圈竄出名,並結識當時知名音樂家孟德爾頌、李斯特、舒曼、白僚士,奧斯朋、希勒…並成為可以互相幫助的朋友,也在製琴師好友普萊耶幫助之下於1832年2月26日在巴黎舉辦第一場音樂會,就在卡德街9號普萊耶劇院演出,一舉建立功名在巴黎快速闖出名號奠定名聲。1833年就成為巴黎蒼穹之下閃亮的巨星。
蕭邦在沙龍裡的風采
巴黎的社交圈
蕭邦與喬治桑的愛戀
普萊耶製琴商<蕭邦最喜歡的琴>
這些點點滴滴在現在巴黎街頭是看不到的,如今全都收藏在巴黎聖路易島上的波蘭圖書館,也是波蘭的藝文中心。今年為了擴大慶祝蕭邦200周年誕辰紀念重新整修蕭邦沙龍,我們預計在島上用過午餐後入內參觀。
位在塞納河畔聖路易島的波蘭圖書館
波蘭圖書館的歷史沿革
蘭貝爾飯店之古畫
位在塞納河聖路易島的波蘭圖書館是在1852年蕭邦去世之後才成立的,現為波蘭在巴黎的文藝中心,此處設有蕭邦沙龍,在巴黎所有可能取得有關蕭邦的遺物全集中在這裡展示。過去波蘭流亡王儲及貴族還有同胞一直都在這裡及蘭貝爾飯店駐足蕭邦也經常出入聖路易島,儼然這裡是波蘭小公國。
蕭邦的遺物陳列
這裡陳列著從蕭邦在凡登廣場12號最後住所所搬運來的鋼琴及家俱,生前最後遺容畫像與頭髮,也陳列蕭邦在巴黎往來的好朋友不管是波蘭的朋友或是在巴黎認識的通通都有簡略介紹。這裡的波蘭籍解說員說著英語強調蕭邦對波蘭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人,他的音樂有著波蘭精神在裏頭流傳,讓幾次亡國的波蘭之愛國情操可以藉此綿延不息。
這裡重要的收藏應該是一幅掛牆上的油畫,說明當時戰火連天的波蘭讓身處在巴黎的流亡份子大家團結一致出錢出力,在一個大型的募款晚會蕭邦義演彈奏鋼琴帶動現場氣氛,把當時波蘭流亡份子在巴黎聚首熱烈的情景充份記錄下來。
記錄波蘭流亡份子在巴黎募活動與蕭邦義演的盛況的油畫
另外令人動容的是蕭邦去世前的點點滴滴此處都有保留下來,最後的畫像,優雅修長的手模型<是喬治桑女婿製作>,還有當時一直服侍在側眾人圍觀的畫,可以清楚看到蕭邦走到生命的終點仍然有好友陪伴著。
病榻上的蕭邦
蕭邦優雅修長的手模型
蕭邦忠誠的朋友---戴菲娜波托次卡
其中他忠誠的朋友戴菲娜‧波托次卡一直陪伴著。解說員也說了一段感人的故事,蕭邦過世後大家遵從他的遺願將心臟取出由他姐姐路維卡送回華沙,心臟空出的位置用他當年離開華沙時他的好友杜第斯送的一包祖國華沙的泥土填滿,手還拿著喬治桑的照片才離開人間。原來蕭邦除了愛波蘭也還愛著喬治桑,我不禁熱淚盈眶為他不捨。這不朽的生命仍是人間遺愛,有感念,也有遺憾。
1846年蕭邦與喬治桑分手後唯一可以寬解他心情的人就是大畫家德克魯瓦在巴黎的陪伴,德拉克魯瓦是喬治桑的朋友兼仰慕者,他對蕭邦的天才非常的仰慕,兩人對音樂的觀點很相似都喜歡巴哈、莫札特 更甚於貝多芬,在同時代的音樂家裡只認同貝里尼和羅西尼。他們經常討論藝術和音樂這些對話也相互影響彼此的創作進入新階段,蕭邦更是確立晚期的作品堅定地踏入創作生涯的最後一個階段,他的音樂變得更戲劇化而強烈,形式也更加節制與幽微,像晚期的波蘭舞曲、船歌都是經典之作。
蕭邦與德拉克魯瓦<喬治桑畫>
在大畫家的日記裡曾經記錄著兩人的對話,暢談藝術和音樂,蕭邦說賦格曲可以說是音樂的純粹邏輯,因此要成為賦格曲大師,務必要熟悉音樂中所有前題和開展的元素,也一一說明為什麼他認為莫札特比貝多芬更勝一籌。<海頓教莫札特對位法,而後稱他是最偉大的作曲家,看來已經找到知音了。>
蕭邦晚期幾乎只聽莫札特的音樂,尤其快過世前老是央求戴菲娜‧波托次卡為他唱幾首莫札特的歌曲,我猜想一個天才快離開人世間怎會不羨慕莫札特渾然天成的天才,如流水般的泉思呢?如在仙境的音樂為愁苦一生的蕭邦得到短暫的慰藉。那音樂到底要呈現什麼?什麼樣的境界才算是合理呢??我不禁疑惑了,尤其是今晚在普萊耶音樂廳阿巴多的馬勒第九號交響曲像是天鵝死亡前的歌唱,讓我覺得我的旅程好沉重喔!
巴爾扎克
李斯特
喬治桑
舒曼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