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N1746.JPG  

孟買的清晨<面臨西阿拉伯海>

為了一場演講親自走了一趟印度,讓我這個一直在文明世界裡優遊的大女孩,感受到另一個世界人的生活狀態,眼睛看見的,心靈感受的,絕對超乎我當初的預期.一個超過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也絕非三言兩語可以說明白講清楚的.這樣的旅程我把它寫成了一篇演講稿,除了應台中中區扶輪社邀請做了一場精彩演講外,也應僑光大學的邀請幫同學上了五堂課,讓大家透過我的眼睛,認識不一樣的印度,更讓投資人在印度基金獲利甚多.雖然無法像音樂之旅般主題性明確,但行萬里路如同讀萬券書,尤其行程前我閱讀諾貝爾桂冠詩人--歐塔維歐.帕茲所寫的有關印度遊記<在印度的微光中>那是他代表墨西哥駐印度大使六年的經歷所描繪出的心得,我認為他從歷史來延伸出遊記的深度與廣度對我的影響很深,不管是我往後旅行前的準備或是日後我的遊記出書成冊,他都是我的一種典範.

僑光科技大學演講 011.jpg 

僑光大學的演講實況 

僑光科技大學演講 015.jpg

講課中的我

僑光科技大學演講 018.jpg

講課前的準備

走一條可以信仰的投資路------印度行報告   英國保誠投信AnnieSu2008/2/23

親自走一趟印度,路程雖然艱辛,卻是拉近了投資的視野.尤其看了三年孟買股價指數上下來回震盪波動,並創下印度股市過去16年報酬率12倍之榮景,投資價值能否再繼續?是須要勇氣與智慧判斷的.過去坐在辨公室看經濟數據預測著行情,終究是會遇見瓶頸.身歷其境感受,總算是對自己也給投資者一個信心確認.究竟印度這個市場處在什麼狀況?未來該是如何?然則這個黃砂飛舞的國家,經濟發展真的像是一顆蒙塵的真珠,非得抽絲剝繭細究,才能在一片貧民窟與在街頭漫步的聖牛的景況中抽離.否則過近的距離反而容易失焦.事實上九天的行程我有幾次也曾因為過於髒亂吵雜,而動搖來印度的目的.內心不斷提醒自己不容易看見的才是機會.否則閃耀的孟買指數,在去年全球股市因美國次級房貸影響全面下挫仍能締造43%的漲幅.它是如何造就的?便是今天我們要來探究,也是我這次印度之行最大的收獲.

一.                  歷史演進中去化不了的宗教信仰

從阿姜塔,愛羅拉石窟群等世界文化遺產中,見證了二千多年前孔雀王朝笈多王朝的強盛,宗教信仰始終是印度以前及現今社會重要生活力量.當佛教在印度勢微,印度教興盛後,厲行的種姓制度便如鬼魂般箝制著每一個印度人充斥在社會各個層面,影響所及包括政治,經濟,職業,飲食,居住區域,親屬組織,衣著,風俗習慣.種姓制度創立並不是為了改變,而是持續下去.它的功能是以一種不變的真實來對抗歷史與它的更迭易改,如此穩定延續運轉了兩千多年不墜.

然而三千多個種姓其中高種姓可分四個等級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僅占人口數不到15%,高種姓代表著高教育與較高社會階級,並消耗不成比例的國家資源.也意味著自古以來印度的社會就是M型社會,15%的人口掌握了85%的國家財富.觀察印度經濟發展投資這是不容忽略的.

二.                  歐美人士對印度的好奇心更勝於亞洲人

如果以一個身處南亞的大國印度,人種起源是亞利安族,文明特徵來自印歐語系,歷史文化發展卻與西方文明發展背道而馳,反而是吸收外來文化的民族融合體.自古以來印度一直與舊世界的其他民族與文化有保持聯繫,不管是美索不達美亞,波斯希臘羅馬中國阿富汗蒙古.相互交流所形成的文明不是原創性,更是經由印度教與回教發展成一個以宗教至上的文明.

直到1857年印度正式淪為大英帝國的殖民地.印度終於有濫觴西方世界的變.這一百多年的豐功偉績,英國留給印度一份無價的遺產,包含:民主體制,法律規範,現代化管理.而事實上印度不但將這些優勢善加運用保存,也把舊有文化紛歧也完整地保留下來,就是現今的印度.   

印度總人口數有11,英語人口有3.5,英語普及率超乎我想像.這次的旅行總共去了六個邦的六個城市,不管是機場,船上,候機室,觀光景點,飯店,餐廳,藝品店,路上川流不息的人潮還是以印度人為主,外來人種放眼看90%都是歐美人士,亞洲裔成了少數.讓我訝意的是這些高貴的歐美人士可以在如此惡劣的生活環境中,寧願捏著鼻子也要來印度,究竟是為了什麼?

仔細分析包括奇異,IBM,TOYOTA,INTEL,微軟,思科,可口可樂,LG,花旗,保誠,HSBC,ING……全球五百大知名跨國際企業有四百多家早已在印度投資生根,企業形象辨識廣告看板不管是大城市小城市或是媒體隨處可見.而外資對印度股市買超金額也躍居亞洲市場的第一位,讓外資對股市影響力日增.如此不斷前撲後繼的投入資金,看重的是又一個龐大內需市場的形成,重要的是它是一個英語系的國家.世界經濟正歷經一項重要的重組,這是工作機會與資本投資轉向的重組,這些跨國際企業大老闆早已嗅出全球職場大轉變,讓印度再度成為拓展市場版圖的焦點,心中想的是印度可以提供什麼樣的廉價勞務或是可以把多少商品銷售到印度.我不禁自問,究竟是該靠向中國,亦該投向印度?但我可以確定印度市場是西方世界的思維,印度人的自信也是肯定的.

一.                  摩拖車經濟奇蹟

眾所皆知的印度IT產業讓外包服務在全球掀起熱潮,但是實際上這個產業在印度僅直接產生130萬份工作機會,及間接產生300萬份工作而已.這些工作遠不及印度人口成長所需的規模.而真實狀況就如我在旅行時所觀察到,從孟買到新德里,從城市到鄉村,大街到小巷,印度的男人總是聚集一起,人力過剩的情況相當嚴重.還好政府開放經濟特區仿效中國的成功經驗一樣,吸引世界各地製造業入駐.目前印度現有28個經濟特區,2006年印度商業部長卡邁勒先生為提高外國投資及協助本國企業發展讓特區成立上限高達300.製造業將會創造出印度年輕人迫切需求的工作機會.

此刻印度的真實狀況的確是這樣,沿著捷布,阿格拉到新德里的邦際公路(正在興建中)兩旁可看見正在建設廠房的工地,偶見的工廠停車場停滿機車.就如同我旅行中在大小城市或是鄉村看見一輛輛嶄新(看的出是近兩三年買的)機車在大街小街跑,比看到汽車更令人振奮.因為我知道那是85%低種姓人口有人因經濟起飛,有工作機會而擺脫貧窮的證明.可見圖三餐溫飽對大部份印度人而言有多重.更證明根據經濟數據顯示印度汽車生產是亞洲第四大(年產100萬輛),摩托車生產是全球第二大生產國(年產650萬輛).印度在未來將會有更多的中產階級產生,對它的經濟發展與內需消費成長絕對是件好事.

一.                  微型金融救印度農村

2006年諾貝爾合平獎得主默罕默德尤努斯開辦全世界最著名的微型貸款機構鄉村銀行(Grameen Bank),讓微型金融一時成為新鮮話題.但如果以現今的印度鄉村而言,這不是口號而是救命仙丹.微型金融的基本則哲學就是貸款給窮人,給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如果您期待印度未來能成為世界前三大經濟強國,而老是只打那15%高種姓人口生意的話,那肯定是不可能達成的.印度與美國一樣都是靠內需消費支撐經濟成長率,美國私人消費占GDP70%,印度略低於美國為64%.但真正令人驚訝的是印度有8.5億人靠著農業過生活,對整體經濟產值供獻度只有24%.農業經濟年成長率約只有1.5%---2%,表示多數的農人是不具消費力,生活在貧窮線下每天所得不到一塊美元,與非洲難民不相上下的貧困.

印度是世界耕作面積最大的國家,實際上依我沿途觀察,鄉村的農作物種類與生殖狀況是相當貧乏的,其實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顯然微型金融在印度是個關鍵.這麼多小規模的農民收入微薄經常是被大銀行排除貸款業務之外.ICICI BANK當出以社會責任開辦這種貸款業務,幫助許多農人度過難關,如今這種微型金融有可能演變為極大的商機,並且擴大服務的對象,讓更多真正需要的人得到幫助,也意味著將有更多人脫離貧困,形成另一股消費力

二.                  舖天蓋地的基礎建設正火紅

經過七個小時的飛行到孟買,還在讚美飛機上操著尼赫魯式的英國腔與看起來聰明優雅的印度菁英;一出機場不到十分鐘的車程就被車窗外的景緻所震攝.全球僅有的孟買貧民窟---達拉維(亞洲最大),就如此以殘酷的事實考驗著初次到訪的旅客.孟買國際機場到市中心的主幹道兩旁,綿延數十公里殘破的以遮雨棚搭建房子,路邊橫躺豎躺著許多貧民,不管是橋下,騎樓,空地到處都是.在凌晨漆黑昏黃的燈光下,猶如人間煉獄,當下心情糾結不已.如此的印度究竟該如何評價?這一景況相信讓首次來印度的人是很難接受的.

還好天亮後的孟買像個淘氣的孩子,到處充滿驚奇與活力,正在奮力地過生活.仔細分析孟買這個城市人口有1800萬人,60%約一千多萬人被列為貧民,是印度的第一大城與金融中心.孟買人的期許,孟買是美國的紐約,中國的上海.政府當地官員也是如此認真看待這個願景的.然則孟買是世界少數擁有千萬都會人口的城市卻擠在殘破不堪的公共建設中,打結的交通,吵雜混亂的街景,混濁的空氣,要能像紐約,上海或東京那樣的城市景觀非得徹底改造才能有一番新景象.

事實上旅行中到訪的幾個城市奧蘭加巴德,烏岱浦,捷布,阿格拉,新德里也是處在百廢待興的情況下.印度有28%的都市人口,擁有千萬人口數的城市有孟買,德理,加爾各達,有七個超過四百萬人口,三十五個有百萬人口的城市,顯示印度的城市發展與建設是非常重要的.沿途觀察令人振奮的是,不管是機場整建,新機場興建,南北邦際公路開挖,地鐵,下水道工程,興建中大樓的鋼構,高架橋,外環道,打著高級公寓住宅的廣告,各地到處黃砂飛舞的景象,讓人感受印度象真的動起來了.

根據官方報告的確如此,2006年十月印度總理宣布至2012年將投入3200億美元於基礎建設,也同時吸引中東油元主權基金及花旗,黑石私募基金數百億美元的投資.興建計畫涵蓋一萬多公里的高速公路,機場,港口,道路,發電廠,電信設備,學校…..印度政府當局是非常清楚印度如果要從一個以內需市場轉向為以出口導向,必須有可信賴高容量的基礎建設,才能與全球化的複雜供應鏈接軌.基礎建設是一條沒有辦法回頭的路.印度的明天就看這兒.

 全球化導引的教育迫切需求

眾所屬目的印度IT產業與世界接軌後,造就了數以百萬個中產階級,也影響印度家庭對菁英教育的概念,普遍認為任何人只要能接受教育並辛勤工作就能成功.只要擴大教育機會,就能讓更多印度公民參與國家的經濟發展.但實際上執行面還是問題重重.印度政府有個稱為初級教育普及計畫,讓現有1.4億六歲至十四歲的小孩至少都能接受到八年級的正式教育.但在2005年時,能順利完成八個年級教育不到50%,退學率高達52.79%,不識字率有37%,有四千二百萬名的小孩並未就學而淪為童工.也是我在觀光景點看到的那些乞討小孩或小販.同時也看到老師帶著一批批小學生到名勝古蹟作戶外教學,這是為了提升民族自信度最積極的作法.每每看見他們閃亮好學的眼神,說著流利的英語的模樣,我就又更加肯定未來十年他們就是希望.

印度雖有50%的年輕人,然則每年從大學畢業有280萬人,能到IT產業或是到外資企業工作僅有二十五萬到六十萬,五年內將面臨35IT專業人才的缺口.外資正在印度境內創造工作機會,印度卻未備妥可以工作的勞力.顯然印度正面臨一種教育的急迫性,特別是小學教育.但如何改善,如何增進都是需要時間,再急迫也是莫可奈何.

結論:

    印度是在絕望中掘起,卻必須在資源稀少能源高漲的環境中成長,不管是政府企業家都必需靠智彗解決.IT外包服務產業雖然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是印度經濟掘起的光環,打著世界辦公室的名號,實際對就業率直接與間接的貢獻度只占印度總就業人口的1%,對於擁有人口成長優勢的印度而言,此刻必需極力發展製造業,讓困在農村有受教育的勞動人口能充份就業才是要務.讓那些農人由勞動力轉為消費力,才是印度可以持續高成長的新動力.

複製亞洲的出口導向的製造模式是最簡單而快速,但必需有優良的基礎建設配合才可行.印度目前正處在一個百廢待興的狀況,但文明是不可能回頭,時間才是最好的良藥.走一條可以信仰的投資路是確認一個可以長期投資的信念,結果就讓時間來驗證.

DSCN1746.JPG 

孟買的清晨<面臨西阿拉伯海>

DSCN1747.JPG 

當年英國國王搭船從,<印度門>入境印度,是孟買的門戶

DSCN1767.JPG 

印度第一家可讓平民自由進出的五星級飯店<TATA公司創辦人設立>

DSCN1763.JPG 

發生喋血暴動事件的泰姬馬哈飯店

DSCN1760.JPG 

飯店後方的巷弄<貧富懸殊的見證>

DSCN1771.jpg 

在印度門下的我

DSCN1774.JPG 

通往象島的渡船口

DSCN1777.JPG 

船上各色遊客

DSCN1779.JPG 

離開孟買回頭再看

DSCN1781.JPG 

印度人有錢也開始旅遊了

DSCN1787.jpg 

印度人口雖多可我也是爸媽的寶貝

DSCN1788.JPG 

到達象島的長堤

 

DSCN1793.JPG 

象島上的印度教石窟

DSCN1794.JPG 

雖是枯水期還是有綠廕

DSCN1797.JPG 

印度教的神像

DSCN1808.JPG 

遭受破壞的神像

DSCN1817.JPG 

石窟一景

DSCN1819.JPG 

進入石窟要脫鞋

DSCN1826.JPG 

新孟買的繁榮景像

DSCN1829.JPG 

又回到孟買

DSCN1838.JPG 

孟買內陸線機場繁忙人多

 DSCN1840.JPG

優秀的印度人候機的樣子

DSCN1841.JPG 

德干航空的創意<還蠻國際性>

DSCN1846.JPG 

阿姜塔石窟前的我

DSCN1847.JPG 

兩百年前被英軍發現的阿姜塔石窟

DSCN1849.JPG 

印度人對石窟著迷

DSCN1858.JPG 

石窟內一景

DSCN1868.JPG 

DSCN1870.JPG 

DSCN1875.JPG 

DSCN1876.JPG 

DSCN1887.JPG 

DSCN1890.JPG

佛涅槃的石像

 DSCN1894.JPG

印度人愛吃的零食

DSCN1896.JPG 

我帶了幾百多支鉛筆分送給小朋友

DSCN1898.JPG 

 印度的教育參觀古蹟提高民族優越感

DSCN1900.JPG 

小泰姬馬哈陵

DSCN1902.JPG 

DSCN1914.jpg

 DSCN1925.JPG

美麗的披肩是這樣織出來的

DSCN1927.JPG 

世界最大的愛羅拉石窟群

DSCN1935.jpg 

DSCN1938.jpg 

DSCN1940.jpg 

DSCN1942.JPG 

DSCN1943.JPG 

DSCN1946.JPG 

DSCN1948.JPG 

DSCN1949.JPG 

DSCN1958.JPG 

DSCN1965.jpg 

DSCN1969.JPG 

DSCN1970.JPG 

DSCN1972.JPG 

DSCN1994.JPG 

水上的高級飯店<烏代浦>

DSCN2004.JPG 

DSCN2008.JPG 

烏代浦的城市宮殿

DSCN2009.JPG 

DSCN2026.JPG 

DSCN2044.JPG 

印度國王沙賈汗被兒子軟禁的地方<水上的小島>

DSCN2047.JPG 

印度教的慶典活動

DSCN2048.JPG 

DSCN2055.JPG 

乘著大象上山去

DSCN2059.JPG 

DSCN2080.JPG 

DSCN2090.JPG 

DSCN2091.JPG 

DSCN2115.JPG 

DSCN2145.JPG 

DSCN2150.JPG 

泰姬馬哈陵<印度國王沙賈汗的愛妻埋葬的地方>

DSCN2152.JPG 

凝固的花朵,充分顯現建築之美

DSCN2153.JPG 

DSCN2159.JPG 

DSCN2192.JPG 

新德里的紅堡

DSCN2193.JPG 

 

DSCN2197.jpg 

DSCN2205.JPG 

沙賈汗當年被軟禁在紅堡遙望泰姬馬哈陵<就是這一令人心碎的一幕>

DSCN2226.JPG 

新德里總統府前的優秀女學生

DSCN2236.JPG

孟買國際機場人潮如織

DSCN2242.JPG

孟買的現代化飯店

DSCN2244.JPG 

DSCN2245.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蘇曼 的頭像
    蘇曼

    §蘇曼的心情故事§

    蘇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