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路
有一種人很討厭,讀完書後會想寫心得報告。我想我就是那個討厭的人,不寫很難平息已被挑起的思緒,只好請大家忍耐或不要看就好了。
一本好書應該不在文字的洗鍊或美妙雕琢,而是陳述的內涵格局是否夠大氣,會不會讓人有一種了悟或者闔上書頁,也很難忘懷的心境,在我個人認為這才是一本好書。原本我只想看點輕鬆的書調和一下情緒,沒想到躦進林克孝人生中的唯一著作『找路』,讓我感動萬千也異常珍惜閱讀的過程,享有那一份逐夢的熱情。
基本上會感動,是因為那份沒有包袱沒有目的的衝動,這種初發心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只是會去實踐的人必竟是少數。林克孝說:「我很慶幸自己在學生時期很認真地學習登山活動,使自己具備能夠到深山蠻荒探勘的基本能力。那時沒想到有朝一日,這些能力會帶我到這片叢林,完成我的夢想之路。」故事就是從這樣的逐夢之路開始,連作者也一直在找答案,為什麼會是南澳這片山林大地呢?
剛開始以為「找路」是一種探勘,尋找【月光小月曲】故事發生的場景,幫70年前日據時代流興社一位十七歲山地少女--沙韻,走完在落河失蹤後,可以回家的路。這樣一段被遺忘的歷史,被放棄的部落,作者花了六年的時間在這山區,只為了一個故事闖蕩。不管「沙韻之鐘」的故事在當時是多麼轟動傳奇,在被遺棄與遺忘之中,讓探勘找路中多了一份浪漫神秘的色彩。也讓作者做了一件以後不會後悔的事。
林克孝說:「這幾年我到底如何悄悄地轉變,突然覺得與大自然的相處都是渾然天成,不須勉強?年輕時到底自己怎麼建立了一個藩籬,不自覺地擁抱人歸人,天歸天的選擇?」「原來沙韻之路的追尋,最後這麼徹底拿掉一些我身為城市居民的盾殼,沒有盾殼的我,如何回到台北呢??」
我想與山融合渾然天成的自然,還須要盾殼做什麼??找路終於讓作者找回一條歸途的路。縱然是短暫的生命,遺留的是一段可供後人追尋的文化線索 ,這些都不是當初設想的,沒有包袱沒有目的衝動,就是人最為可貴的真純。山是沉默不語,卻告訴我們許多夢幻與真實的故事,人可曾領略過嗎??
留言列表